隨著全球化石能源日趨緊張,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高度重視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據測算,地球內部的總熱能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專家預言,地熱能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傳統能源的新興能源。美國能源部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50年,從增強地熱系統和非傳統地熱資源,可以提供1億千瓦的發電容量,約占美國總發電容量的10%。
我國地熱潛蘊藏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廣東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的中段,自東至西分布著多條地震斷裂帶,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按國土單位面積計算排序,僅次于臺灣和云南。因此,廣東需要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地熱發電工作,跟蹤研究國際國內地熱發電發展動向,積極開展地熱資源鉆井勘探,加快建設地熱發電綜合利用示范裝置,為應對能源資源緊張和全球氣候變暖、開發新興能源和培育潛力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一、廣東發展地熱發電優勢明顯
(一)廣東地熱資源非常豐富。資料顯示,目前廣東共發現地熱泉點299處,地熱資源量達每天57.11萬立方米;經勘查評價的地熱田17個,總面積1463平方公里,初步探明的地熱資源量為每天18.83萬立方米。由于廣東地震斷裂帶較多且相對活躍,中低溫地熱資源蘊藏豐富,可用于發電的高溫地熱資源(巖體溫度超過150℃)潛力巨大,開發成本相對較低(鉆井深度較淺)。
(二)廣東地熱發電基礎良好。我國第一座地熱發電試驗裝置——鄧屋電站位于廣東梅州豐順縣,由中科院建于1970年,裝機容量60千瓦(井深800米,井底溫度102℃,到達地面溫度93℃-94℃),如今仍然運轉良好。同時,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對地熱發電技術長期跟蹤研究,居于國內領先水平。
(三)廣東具有領先發展地熱發電的實力。美國能源部研究報告建議,未來15年內,聯邦政府將投入3-4億美元,專項支持地熱發電技術研發及示范裝置建設。廣東2010年GDP達到45473億元,財政收入1184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516億元,因此,廣東完全有能力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率先建設地熱發電示范裝置,促進地熱發電技術研究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二、廣東發展地熱發電意義重大
(一)地熱發電可以緩解廣東能源緊張。廣東能源資源十分匱乏,一次能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和省外調入。2010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達到4060億千瓦時。如果廣東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地熱發電,到2050年規劃建設地熱發電1000萬千瓦(5萬千瓦機組200臺,隨著鉆井技術發展單機容量可超過10萬千瓦),每年可以穩定提供約800億千瓦時電量,約占廣東2010年用電量的20%。
(二)地熱發電可以減輕廣東環境壓力。地熱發電是清潔能源,生產過程基本實現零排放,水資源或二氧化碳介質封閉循環利用。在地熱發電自身實現清潔生產的同時,其產生的電能可以減少燃煤電廠的資源消耗,極大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水資源的占用。
(三)地熱發電可以催生廣東新興產業。廣東大力發展地熱發電,可以有效提高勘探、鉆井和地熱發電裝備等行業技術水平,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搶占地熱發電領域戰略高地,加快廣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廣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按照目前國際地熱發電每千瓦投資1746美元計算,到2050年,廣東發展地熱發電可直接拉動投資174.6億美元(1145億人民幣,按1美元=6.56人民幣計算,下同),帶動相關產業超過873億美元(按1:5估算,共5727億人民幣)。如果將廣東地熱發電產業向國內其他省份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擴張計算在內,到2050年,對廣東經濟的貢獻可能超過10萬億人民幣。
三、廣東發展地熱發電存在的問題
(一)廣東深層地熱資源缺乏基礎數據。目前國內擁有深層地質基礎數據的僅限于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新疆油田和四川重慶氣田等幾個地方,廣東鉆井勘探工作仍局限于溫泉資源的開發利用,屬于淺層地熱資源勘探。深層地熱資源基礎數據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廣東地熱發電的規劃和開發。
(二)省內沒有專業的深井鉆探力量。目前國內只有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大石油公司及為數不多的國家地勘機構擁有深井鉆探技術和隊伍。而對于地熱發電所需要的巖體激活技術,國內仍落后于國際水平(如歐盟支持的法國蘇爾蘇斯發地熱發電項目的儲層—地熱井連接系統,已激活的巖體容積超過2立方千米,深度達到4-5千米)。
(三)國內沒有地熱發電的專用機組設備。地熱發電在地熱流體溫度150℃以下需設計二元循環系統,進入汽輪機的氣體需采用沸點較低的異丁烷等介質,因此必須對傳統以水蒸汽為介質的汽輪機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以提高機組的效率。而國內地熱發電仍處于研究試驗階段,需要在地熱發電專用機組設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
(四)國內沒有相對專業的地熱發電設計安裝隊伍。自90年代西藏羊八井和那曲地熱發電試驗裝置投產以來,我國地熱發電一直處于相對停滯狀態,由于沒有新的地熱發電站建設,迄今為止,國內尚沒有相對專業的地熱發電設計安裝隊伍。
(五)初期地熱發電的成本較高。地熱發電在發達國家倍受重視及規模發展起步較晚,產業化程度較低,因此鉆井和發電裝備都較為昂貴,導致發電成本居高不下。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研究報告,地熱發電的成本在投產初期約為9.99美分/千瓦時,折合人民幣為0.66元/千瓦時。
四、廣東發展地熱發電的相關建議
(一)高度重視發展地熱發電工作。地熱是廣東的優勢資源,地熱發電是廣東的新興能源,發展地熱發電對廣東實現科學發展意義重大。建議廣東盡快成立高規格的開發利用地熱發電及發展相關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機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業研究單位開展前期研究工作,制定地熱發電發展規劃,推動地熱發電及相關產業加快發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地熱發電在國際上仍處于研究試驗階段,大規模發展尚需一段時間,各國政府均在加大對地熱發電的投入。建議廣東以開發新興能源、促進自主創新、培育潛力產業的戰略高度,加大財政對地熱發電的支持力度,設立規模較大(30-50億元)的發展資金,專項用于開發利用地熱發電及發展相關產業的工作開展。
(三)開展深層地熱勘探工作。地質基礎數據是制定地熱發電發展規劃的前提條件。建議國土和地質部門盡快組織開展廣東深層地熱資源的勘探工作,摸清全省地熱資源分布和地質結構狀況,為發展地熱發電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數據。
(四)實施地熱發電示范項目。地熱發電現階段還存在技術不成熟、效益不經濟、風險不確定等諸多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加大技術研發和攻關力度。因此,分步建設地熱發電示范裝置對于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專業隊伍以及促進相關產業同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制定相關鼓勵政策。一是要制定優惠上網電價和財政補貼機制,鼓勵企業投資地熱發電項目;二是對地熱發電相關產業實施稅收減免和財政貼息,支持科研機構、裝備生產企業和配套工程單位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地熱發電技術整體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盡快形成規模,從而逐步降低投資成本,促進地熱發電良性發展。
(六)防范地質風險。在大力發展地熱發電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防范地質風險。要充分考慮廣東處于地震相對活躍帶且地質情況復雜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謹慎評估、嚴格審批、精心施工,在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過程中將地質風險控制到最低程度。
(作者肖志銘系廣東省國資委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