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共同富裕不僅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后,我們黨適時提出,在新的征程上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既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內在要求,更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更好地解決新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要。堅持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同時也豐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
1、實現共同富裕彰顯歷史自覺
實現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的崇高理想,是中國人民的孜孜追求。在黨帶領人民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便深深印刻上了共同富裕的鮮明底色。
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走向。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國弱民窮,貧富分化嚴重。面對這樣的突出問題,強國富民、實現現代化成為當時最迫切的歷史要求。然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缺乏發展現代化的環境,更無力改變這種積貧積弱的落后現狀。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罢酒饋怼蓖瓿闪酥袊F代化建設的前提,為加快國家發展、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條件。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早期的現代化探索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帶領全黨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境界,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強保障。
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百年奮斗的目標追尋。中國共產黨一成立,便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1921年,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宣講時即提出了“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給,得最大的幸?!钡纳鐣髁x設想。黨的一大提出的消滅階級差別、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等內容,都是共同富裕思想的體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通過“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沒收地主土地”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土地政策措施,幫助窮苦百姓翻身得解放,就是為了讓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明確提出共同富裕,在“先富帶動后富”中探索共同富裕之道,在強調公平中深化對共同富裕的認識,在加快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深入推進共同富裕。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黨對人民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深刻表明了黨對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堅定決心和勇氣。
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都要以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實現、幸福得到滿足為條件。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民族復興為主題,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鴉片戰爭后的中國,腐朽的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就是這一史詩的燦爛篇章。
2、實現共同富裕增強理論自信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能否堅持共同富裕,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路,探索出一條實現現代化的人類文明新道路,將極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實現共同富裕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集中展現。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的唯一出路。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十月革命后的百年社會主義進程,對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都在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基礎上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在中國,其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性質與方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其享有者。恩格斯曾明確指出:“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币虼?,社會主義本身就包含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追求的就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沿著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軌跡,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將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的繼承發展。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具有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從“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正理念,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共同富裕的思想內核深深嵌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作為一種富有中國文化色彩的觀念表達,共同富裕深刻體現了社會發展與財富分享之間的內在關系。簡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就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然后依據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原則共同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共同走上美好幸福之路,普遍過上富足優裕的生活?!爸螄溃幻駷槭肌!敝袊浆F代化新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支撐和思想啟迪。
實現共同富裕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批判超越。現代化是世界歷史演進的必然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曾經很長時間里,由于資本主義率先啟動和實現現代化,西方現代化道路被奉為通往現代化的唯一途徑,西方現代化理論被視為指引現代化的唯一真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實踐,突破了西方國家主導和干涉廣大發展中國家通往現代化的路徑,證明了實現現代化沒有普世樣板和固定模式。與西方發達國家少數人享受現代化成果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消除了資本主義原有的對抗性和內在的激烈矛盾,從社會內部消弭了資本與勞動的對立,以及由此反映在階級關系上的階級對立和階級壓迫,同時也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借助殖民掠奪、殖民擴張造成的對殖民地國家在資源、財富、環境、人力等多方面的流血和犧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批判超越。
3、實現共同富裕凝聚實踐偉力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同于西方現代化道路,是全體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堅持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道路,將最廣泛地凝聚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實現共同富裕是推進高效能治理的內在要求。高效能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目標導向,彰顯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實現共同富裕,歸根結底在于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以高效能治理優化社會環境,激發內生動力,夯實物質基礎,縮小城鄉、區域、收入“三大差距”。回望中國現代化發展之路,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一直是中國發展的短板,農民的貧困一直是推動共同富裕、實現現代化的難點所在。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就是我國沒有擺脫貧困?!睘榱似平膺@一難題,黨和國家將政之所向直指“三農”問題,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尤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提出和實施,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減貧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來,中國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砥礪前行。因此,我們要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高效能治理,更有效舉措,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承載。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將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聚焦在發展質量和效益上,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僅強調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強調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通過實現共同富裕,注重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凸顯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當前,隨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現和行動升級,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世界各國經濟走勢持續低迷。面對這種局勢,我們黨果斷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全球大市場,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現實承載和目標路徑,繼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不斷挖掘民眾消費需求潛力,解決好民生短板帶來的困擾,就一定能夠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堅實支撐。人民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承擔者和推動者。中國式現代化最終是人的現代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旨歸。實現共同富裕從人民立場出發,更加關注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社會的期望和憧憬。著眼實現共同富裕的內涵要求,即以民生為根,人人有就業;以民富為要,個個有收入;以民智為先,家家有技能;以民享為重,人民有尊嚴,突出反映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廣泛地凝聚起了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同時,只有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眾才能享有更加公平的發展權和發展機會,才能不斷滿足自身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動自我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作者均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江蘇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原文來源:光明日報
原文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0/19/nw.D110000gmrb_20211019_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