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一國的經濟受到外國勢力的牽制掠奪,我們會覺得那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從某種意義上出發,有人告訴你,當今的中國外貿經濟也正遭受著這種從進口層面到出口層面,徹頭徹尾密不透風的經濟掠奪,你會相信嗎?
古有三國鳳雛連環計略一說,筆者在此也借它一用,以以下最近的幾則新聞消息來說明一下中國外貿經濟特有的“被連環”之計。
一、無奈之舉,切膚之痛
作為世界工場,中國式經濟增長模式有賴于原材料的進口,而隨著進口依存度越來越大,中國的發展急需要有一個穩定合理的原材料來源價格,以保持國家可持續發展,這確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最近的一則新聞,使我們再一次體驗到了這種切膚之痛。這一天是2010年的4月28日,在距離09年鐵礦石進口合同結束的第28天,在和強硬的三大礦山集團經過了無數次角力之后,中國的鋼鐵行業聯盟再一次被擊潰了。一個談判的落敗是什么?這可能是超過5000億元的人民幣!這是個什么概念?舉個例子說明,重慶去年的GDP是5098億元,或許我們可以這么想象一下,經過三大礦山集團的一次漲價,全體重慶人去年全年創造的財富就被人洗刷一空。因此有專家認為,在原材料定價的話語權及其形成機制上,中國必須要增大自己的聲音。
目前我國已是最大的銅礦石和鐵礦石進口消費國,然而,擁有著世界最大需求量的中國,卻在議定價格上沒有一點發言權。目前,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基本上掌握在幾大期貨交易所手里,國際石油價格的定價主要由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期貨價格決定,國際農產品價格主要以美國芝加哥期貨價格作為參考,國際金屬價格主要參照英國倫敦期貨價格確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大宗商品進出口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而與此同時,由于外國的原材料供應商可以通過各種的途徑了解或預測我國的庫存狀況以及采購時間、品種和數量等等,利用市場進行炒作,抬高價格來賺取巨額的差價。而相反,我國卻只能坐以待斃,成了名副其實“買什么就漲什么”的冤大頭。
二、血肉相連,腹背受創
假如說當今的中國外貿企業是兩邊挨巴掌,確實一點也不為過。
最近的一則新聞,2010年6月1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部分鋼格板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在反傾銷部分,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其征收136.76%到145.18%不等的反傾銷稅。在反補貼部分,決定對中國產的鋼格板統一征收62.46%的反補貼稅率。
承上而啟下,一方面,進口原材料被人哄抬價格,資金空白流失;而另一方面,出口產品也被人征收高額的稅務,產品利潤被榨壓一空,真可謂是血肉相連,腹背受創。
世界銀行貿易和國際一體化小組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國一共新發起有19項的反傾銷調查,而其中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調查就達到了9項,差不多占了總額的一半。顯而易見,我國已成為了貿易摩擦的第一目標國和最大受害國。
不少西方發達國家為提高本國的勞動就業率,振興經濟,他們通過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性貿易壁壘等貿易措施手段,提高國外商品的進入門檻,并通過判定我國的正常銷售為傾銷行為而課征高額的反傾銷稅,許多國內的優良企業往往就在這樣非正當的政策保護底下逐漸消亡。
三、無聲無息,殆于自然
不僅如此而已。
最近有關于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新聞不絕于耳,而更被炒的沸沸揚揚的是,擁有著全球最大外匯儲備的中國,正在全面評測自己的外匯配置及其所持有的歐元區債務。
為何我國必須如此強調地審查這并非出自于本國內部的債務問題?讓我們從匯率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有報道指出,2010年前幾個月,歐元區的總體貨幣相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就高達16%左右。這便是活生生地表明著,我們經過長期辛苦賺來的外匯正面臨著巨額的貶值風險。如果說上文所提及的一、二兩點是出于外國勢力的聯合絞殺行動,那么這第三點或許可謂是無聲無息、殆于自然的連環陰謀行為。
據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額達到了2.447萬億美元。但如此龐大的外匯儲量將以怎樣的基礎配置組成,一直以來都為外界所競相推測,一般估算中國的外匯儲備中有70%是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剩下的則由歐元及日元等貨幣形式組成。經過上一輪持續的美元貶值風暴之后,近年來中國的相關部門通過加大其他外匯(如歐元)的購買來減少對美元資產的倚重,期望通過使外匯儲備多樣化來達到減少風險的目的。但可怕的是,在增持了歐元過后,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出現又似乎給這添上了當頭一棒,在再一次經受了資產貶值的前提下,中國當局或許也突生茫然了。
在美國人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不斷高企的今天,不斷大量地增持美元外匯顯然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但選擇了歐元又將會怎樣,結果歐元又要大幅貶值了。這到底是一個偶然……又或者是一個必然性的結果嗎?看來中國式的外匯儲備真的是找不到一個安全穩妥的去處來實現保值了。
(文/ 張帆 作者單位:廣東國際經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