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于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能集這么多工藝變化于一身”
鼻煙壺
整理/ 實習記者 鄧文妍
隨著時代的發展,鼻煙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盛裝鼻煙的容器——鼻煙壺卻作為藝術品流傳下來,鼻煙壺精致美觀、便于攜帶,中國鼻煙壺更是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于一身,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制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于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能集這么多工藝變化于一身”。
鼻煙壺在中國
鼻煙在世界,但鼻煙壺藝術卻在中國,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尤其在清朝盛極一時。鼻煙系一種煙草制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后,加工轉化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后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征之一。
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制品,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于瓶”。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制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瑯等各種鼻煙壺,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瑯作 、玉作 、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咸豐、同治以后,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制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制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
18世紀初中國制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并通過歐洲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沙皇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制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聞名遐邇。
鼻煙壺中的瑰寶——內畫壺
所謂內畫就是在鼻煙壺的內壁作畫,內畫藝術的產生就起源于鼻煙壺,內畫鼻煙壺出現于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內畫的畫法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于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扎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國內的內畫鼻煙壺由于地域、文化、傳統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派別,有京派、魯派、冀派、粵派等。由于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因此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京派的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并茂的京派藝術風格。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墻內開花墻外香
鼻煙壺獨特的藝術價值吸引著全世界的收藏家,國外的收藏家表現出了超于國人的收藏熱情。2011年11月23日,香港邦瀚斯舉行的“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第二次專場拍賣總成交額是估價的兩倍多,達5400多萬港元,155件上拍鼻煙壺的成交率為100%。該場拍賣的最高價是一件宮廷制的“玻璃胎畫琺瑯開光蓮花鼻煙壺”,該作是一件御制品,不僅以高出估價4倍的900多萬港幣成交,而且還刷新了玻璃畫琺瑯鼻煙壺的世界拍賣紀錄。而同年5月份的邦瀚斯拍賣中,一件“銅胎畫琺瑯彩鼻煙壺”以928萬港元成交,開創了鼻煙壺拍賣史上的最高價。
香港邦瀚斯這兩次鼻煙壺專場的拍品均來自藏家瑪麗及莊智博(Mary&George Bloch),在歐美各國,像瑪麗及莊智博這樣收藏中國鼻煙壺的藏家為數不少,肯·湯姆森(Ken Thomson)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國鼻煙壺收藏家。他收藏了300多件鼻煙壺,其中,115件在安大略省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作為永久性展出。他收藏的鼻煙壺品種極為豐富,包括碧玉、瑪瑙、紫晶、雕漆、玻璃、瓷器、犀牛角等多種質地。湯姆森認為“這些精致的物件不僅是中國藝術的微型畫,而且還反映出中國神話、傳說和民俗。雖然尺寸很小,鼻煙壺卻擁有不低于大物件藝術品的工藝價值”。
即便是國內收藏市場興起的今天,鼻煙壺仍是被忽略的門類,鼻煙壺收藏的重心仍在國外,其收藏可謂名副其實的“墻內開花墻外香”。幾個世紀以來,鼻煙壺在國外形成了深厚的收藏淵源,歐美各國的市場相對成熟,其中,紐約、舊金山、巴黎、柏林都是鼻煙壺收藏的重心。
鼻煙壺收藏屬雜項收藏,這類收藏的顯著特點就是藏品種類繁多,數不勝數,反映到具體的大類中,更是如此。單清朝的鼻煙壺,從質地和工藝上分,就差不多有一百種。鼻煙壺的種類劃分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材質,二是工藝。在雜項收藏中,材質是基礎,一般決定著器物的一半價格。早在乾隆朝時,用于制作鼻煙壺的材料就已經相當多了,包括金、銀、瓷、玉石、珊瑚、瑪瑙、水晶、竹木牙角、漆器等等,所有雜項中涉及到的,除了絲織品外,全占了。材質不同,這些種類的鼻煙壺受追捧的程度不一樣,其市場價格自然也就不同。
材質一:料器鼻煙壺。玻璃是鼻煙壺制作中最常用的材料。清康熙時,北京不燒制玻璃,只能從山東進玻璃料條,經低溫再熔后制作各種玻璃制品。于是北京將山東的玻璃料簡稱“料”,成品則稱“料器”。料器鼻煙壺除不漏氣、不怕潮濕外,還能透過玻璃看到所盛鼻煙壺的分量、成色,因此非常受人們歡迎。料器鼻煙壺是清代數量最多的鼻煙壺品類,色彩都極為豐富,工藝也很有獨特之處。
材質二:瓷鼻煙壺。鼻煙壺中,除了料器,最常見的就是瓷胎的。從康熙至清末二百余年間,琺瑯彩瓷皆由江西景德鎮制胎,運往京城后,由宮廷畫師彩畫燒成,其他品種則可由景德鎮獨立燒制。清代瓷器業相當發達,因此瓷鼻煙壺種類也很齊全,什么青花、斗彩、粉彩、釉里紅等等瓷鼻煙壺都應有盡有。但是由于民間制作流傳的瓷鼻煙壺比較多,加之材質不高級,所以價格總是上不去。
材質三:金屬類鼻煙壺。金屬類鼻煙壺存世量比較少,貴重的如金銀制品更是罕見。銅的則比較多見,而且多數是以畫琺瑯的工藝形式出現。這一點和單純的金銀器加工方法出入很大。此類鼻煙壺的市場價格相對比較高。
材質四:玉石類的鼻煙壺。玉石類的鼻煙壺比較多,材質不一而同,有和田玉、瑪瑙、翡翠、水晶、青金石、孔雀石、琥珀等多種材料。和田玉是頂級美玉,品種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糖玉、青花玉等。翡翠的基本顏色有深淺不一的綠色、紅色、黃色、白色、紫色、灰色和黑色,其中最為名貴的是水頭路、色又綠的玻璃種高綠翡翠,常見的是綠色較少的白地翡翠。
材質五:竹木牙角類的鼻煙壺。該類鼻煙壺存世量也不是很多,而且由于材質的原因,竹和角類的鼻煙壺很少見,而木材則因多有氣味容易和鼻煙串味兒而較少采用。現存的大多數都是牙雕鼻煙壺。該類鼻煙壺價格在鼻煙壺市場上居中,不高不低。清朝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區創制了一些頗有特點的木胎貼竹黃工藝的鼻煙壺,很值得現在的收藏者賞玩。
清代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
劉守本內畫壺
一丁內畫壺—百魚圖
一丁內畫壺—隸書